超越家務:工作實習(Samu)如何改變你的人生

Master Chen

Master Chen

Master Chen is a Buddhist scholar and meditation teacher who has devoted over 20 years to studying Buddhist philosophy, mindfulness practices, and helping others find inner peace through Buddhist teachings.

Follow me on

尋找神聖之道

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感受:無盡的碗盤堆積如山,郵件如洪水般湧來,重複的工作耗盡了我們的精力,讓人感到空虛。我們匆匆忙忙完成家務,只為趕赴生活中所謂的「真正」時刻。

如果通往內心平靜的道路,不是逃避這些瑣事,而是全心投入其中呢?這正是samu(工作修行)的承諾。

Samu 是禪宗中一種專注於工作的修行方式。它教導我們,無論是掃地還是撰寫報告,只要全神貫注,都能成為深刻的禪修。

本指南將成為你的指引,教你如何將這種修行融入現代生活。

不需寺院,只需願意在日常中發現神聖。

什麼是 Samu?

超越工作的意義

在西方,我們常將工作與生產力、效率和成果掛鉤。Samu 則截然不同。

它不是追求更快或更努力地工作,而是專注於你投入的品質。

重點在於你如何工作:全然在場、用心且心無旁騖。工作本身反而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你帶入的正念。

寺院的根源

Samu 是禪宗僧侶修行的重要部分,幫助他們紮根於當下。身體勞動防止禪修變得過於抽象或純粹精神化。

這一價值由八世紀禪師百丈懷海所彰顯,他訂下規矩:「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這不是懲罰,而是一種原則。

工作如同飲食,是生命與靈修不可或缺的一環,讓我們立足於現實。

禪宗的三大支柱

禪修常被比喻為三腳凳,提供穩固的成長基礎。Samu(工作修行)是其中一腳。

它與坐禪(Zazen)及經典研讀並列。三者相輔相成,共同構築完整的覺知之路。

Samu 的哲學

平常心即是道

禪宗有一核心概念「平常心是道」(Heijōshin kore dō),意指覺悟並非遙遠神秘的境界。

它就在此刻,存在於最平凡的日常中。Samu 的修行正是將此理念具體化。

就像初嘗水的甘甜,發現其生命賦予的奇妙,這是你過去未曾留意的。特別藏於平凡之中。

「當你做事時,應該像熊熊烈火般燃燒自己,毫無保留。」— 鈴木俊隆

身心合一

現代生活常讓我們的心與身分離。邊打郵件邊想晚餐,洗碗時卻擔心明天的事。

Samu 彌合了這種分裂。當你全神貫注掃地時,身體在掃,心也在掃。

沒有空隙,沒有雜念。整個存在融入當下的行動。

行動中的無我

人心充斥著自我的聲音——那個總是評判、渴望、抱怨和計劃的「我」。這種內心對話帶來許多壓力。

修行 Samu 時,焦點從內心世界轉向外在任務。工作本身成為引導,而非自我。

專注於行動的純粹真實,讓那個強勢的「我」漸漸沉默,為平靜與安寧騰出空間。

Samu 與現代忙碌文化的對比

根本的轉變

Samu 的理念與現代「忙碌文化」背道而馳。當今社會推崇多工、速度與不斷追求下一個目標。

Samu 則提供大膽的替代方案:專注單一任務、從容節奏,並重視過程本身。它從「完成任務」轉向「與當下共處」。

兩種工作方式

特點 現代忙碌心態 Samu(工作修行)心態
專注 多工處理;思考下一個任務。 專注單一任務;全神貫注於當下行動。
目標 結果導向;快速完成。 重視過程;用心且在場地完成。
心態 分心、壓力大、未來導向。 平靜、專注、當下導向。
價值觀 生產力、效率、成就。 正念、專注品質、無我。
與任務的關係 達成目標的手段;常感負擔。 任務本身即目標;修行的機會。

此表不僅呈現方法差異,更反映我們對工作與生活的根本態度不同。忙碌心態視家務為負擔,Samu 心態則視其為機會。

如何修行 Samu

Samu 的五個步驟

你可以透過以下五個簡單步驟,將任何任務轉化為samu(工作修行)。目標不是完美,而是溫和且持續的努力。

  1. 設定意圖(準備階段)
    開始前,深吸一口氣。察覺眼前的任務,無論是洗杯子還是打掃全屋。

    默默決定將全心投入,視為一種修行。這短暫的時刻奠定基調。

  2. 喚醒感官(開始階段)
    開始時,將注意力帶到身體感官。洗碗時,感受水流觸碰雙手。

    聆聽盤子碰撞聲。看著泡沫形成與破裂。聞到清潔劑的香氣。讓心靈紮根於這些真實感受。

  3. 保持全神貫注(過程階段)
    心思會飄移,這不是失敗,而是心靈的自然反應。

    當你察覺思緒飄向過去或未來時,輕柔地將注意力拉回當下任務。這種回歸正是修行的核心。

  4. 用心與尊重工作
    小心使用工具與材料。動作有目的,不急躁。

    你的專注品質將反映在行動品質上。這不是慢,而是與每個動作同在。

  5. 確認完成(結束階段)
    任務完成後,停頓片刻,別急著開始下一件事。感受完成的滋味。

    用心收拾工具。感受內外空間的潔淨與圓滿。

將 Samu 帶入生活

廚房中的 Samu

廚房是修行 Samu 的理想場所。從洗碗開始。別把它當成一堆工作,而是一連串單一的動作。

專注於每一個碗盤。感受盤子的重量、海綿的質地、水的溫度。

看著食物殘渣被洗淨,露出潔淨的表面。放入瀝水架,繼續下一個。

切菜時,留意刀子的節奏。注意辣椒鮮豔的色彩,切割時清脆的聲音,胡蘿蔔的香氣。

每一次切割都是修行的當下,每一刻都是活在當下的機會。

辦公室中的 Samu

即使在忙碌的辦公室,也能修行 Samu。別急著處理一堆郵件,試著一次只處理一封。

打開郵件,仔細閱讀,理解內容。寫出用心的回覆。

發送後,歸檔或刪除。感受完成的滿足,再打開下一封。這種一件一件的方式帶來清晰與減壓。

撰寫報告時,沉浸於文字。感受指尖敲擊鍵盤的節奏。

只專注於當下正在寫的句子,而非尚未完成的二十頁。這份專注提升工作品質。

數位時代的 Samu

在充滿干擾的數位時代,我們也能將 Samu 應用於數位生活,稱為「數位 Samu」。

練習瀏覽器的「單一分頁」操作。只開啟必要的分頁,關閉其他所有分頁。

這簡單的行為創造了巨大的心靈空間。關閉手機與電腦上非必要的通知。

每一次震動都是心思分散的邀請。像照顧花園般呵護你的注意力。

一個簡單的實驗

試著做一個簡單的 30 天實驗:每天早晨花十五分鐘,在泡咖啡或泡茶時修行 Samu。

起初,你可能會感到挫折。心思想規劃一天行程、查看手機或擔心會議。

急躁的衝動很強烈。但幾天溫和的努力後,變化開始發生。

你開始注意到咖啡粉的濃郁香氣,聽見水流的輕柔聲音。

感受杯子溫暖的觸感。這片寧靜的小島,意外地為你整天帶來平和。

Samu 的益處

心理層面

  • 減輕壓力與焦慮:透過將心靈紮根於當下,Samu 幫助停止對未來的擔憂與對過去的糾結。

    簡單的身體任務成為思緒風暴中的錨點,讓心靈更加寧靜。

  • 提升專注力: Samu 是對「注意力肌肉」的直接訓練。

    每次將飄移的思緒拉回任務,都在強化你在生活各方面長時間專注的能力。

  • 培養「心流」狀態:在 Samu 中深度專注的體驗,與「心流」概念相通。

    這種狀態令人愉悅,帶來更大的活動喜悅,時間似乎流逝得不同。

靈性層面

  • 在日常中尋找喜悅:或許最大的益處是改變你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家務不再是匆忙完成的負擔,而是帶來平靜、在場與修行的機會。

  • 減少自我中心:專注於工作本身,內心批判聲與強勢自我自然沉默。

    這培養謙卑與奉獻精神,因為工作是為了工作本身而做。

  • 更深的連結:當你全心投入某件事時,會與之建立關係。

    Samu 促進你與周遭環境、家園、工作,乃至當下生命的深刻連結。

你的工作即是你的修行之路

通往正念與平靜的道路,不是你必須額外加進忙碌行程的事物,也不在他處。

samu(工作修行)傳統揭示了深刻的真理:道路就是你的生命,正如它本來的樣子。每一項任務,不論多麼微小或日常,都是修行、覺醒與全然在場的機會。

目標不是完成工作,而是與工作同在。

本週,選擇一項小而固定的任務——整理床鋪、泡茶或清理書桌。以samu的心態來面對它。

就從一次開始,看看你會發現什麼。

Rotating background pattern

與您的顧客分享品牌資訊。介紹產品、發布最新消息,或熱情歡迎顧客蒞臨您的店鋪。

Feng Shui Source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