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進位到DNA:《易經》中令人驚訝的科學巧合

Xion Feng

Xion Feng

Xion is a Feng Shui master from China who has studied Feng Shui, Bagua, and I Ching (the Book of Changes) since childhood. He is passionate about sharing practical Feng Shui knowledge to help people make rapid changes.

Follow me on

古老而現代的密碼

一本超過三千年歷史的中國古籍,蘊藏著我們數位時代的基石。《易經》,又稱「變易之書」,揭示了這段令人驚訝的連結。

這個連結既簡單又令人驚嘆。《易經》使用的陽爻與陰爻,分別是實線與斷線,恰巧對應現代電腦與智慧型手機運作的二進位系統——1與0。

這個故事串連了三個關鍵元素:撰寫此書的古代中國智者、17世紀創立現代二進位系統的數學天才萊布尼茲,以及構成我們DNA藍圖的64個密碼子。這些巧合是偶然嗎?還是揭示了古老智慧與生命本身的深層規律?

易經的基本單元

要理解這些科學連結,首先必須了解《易經》的運作原理。它建立在兩個簡單且相對的元素上。

陰陽的二元對立

《易經》以一條爻線(爻)為起點,這條線有兩種形態。

陽爻是實線(—),象徵積極與創造的力量。以二進位表示即為1。

陰爻是斷線(– –),象徵被動與接受的力量。以二進位表示即為0。

這並非善惡之分,陰陽相輔相成,透過彼此的交替運動,創造宇宙萬物。

從爻線到卦象

這些簡單的爻線組合成更複雜的圖案。三條爻線疊加形成一個三爻卦(八卦)。每條爻線有兩種可能,三條線共計8種組合。

兩個三爻卦再疊加成六爻卦(卦),共有六條線。這帶來一個重要數字:六個位置,每個位置有陰陽兩種選擇,總共64種可能。《易經》包含全部64個獨特的六爻卦象。

揭開二進位密碼

這套古老系統與二進位碼相似的想法並非新鮮事。數百年前,歐洲一位偉大思想家便注意到這層關聯。

萊布尼茲的啟示

17世紀末,德國天才哲學家與數學家萊布尼茲創立了正式的二進位系統,證明任何數字都能用1與0表示,成為後來電腦科學的基礎。

當時,萊布尼茲與駐華法國傳教士布維特通信。布維特向他介紹了《易經》,尤其是中國學者邵雍所編排的64卦。

萊布尼茲驚嘆不已,認為這本古籍完美展現了他剛發明的二進位系統,彷彿找到了古代智者與現代科學共同認知的普世數學語言。

逐步轉換示範

將六爻卦轉換成二進位數字非常簡單,我們一起來試試。

首先,賦予二進位值:實線陽爻(—)為1,斷線陰爻(– –)為0。

接著,依照《易經》傳統,從下往上讀取六爻,每條爻線代表二進位數字中的一位。

以第二卦坤卦(坤,The Receptive)為例,六條皆為陰爻,從下往上讀為000000,十進位即為0。

再看第一卦乾卦(乾,The Creative),六條皆為陽爻,二進位為111111,十進位為63。

這種簡單方法讓64個六爻卦從000000到111111,完美對應0到63的數字。

六爻卦與二進位對照表

這種對應關係可用表格呈現,映射直接且具數學意義。

卦象符號 名稱 二進位序列(由下而上) 十進位值
坤(地,順從) 000000 0
剝(剝離) 000001 1
否(停滯) 000111 7
泰(和平) 111000 56
未濟(未完成) 101010 42
乾(天,創造) 111111 63

這個隱藏於明處的完美二進位結構,是《易經》首個重要的科學巧合,而第二個巧合更令人驚嘆。

基因密碼的相似性

若說與二進位碼的連結令人驚訝,那與現代基因學的關聯更是震撼人心。《易經》的64卦,正好對應生命基本指令的64個密碼子。

基因學入門

我們的遺傳藍圖儲存在DNA中,這是一條由四種化學鹼基組成的長鏈:腺嘌呤(A)、鳥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

細胞製造蛋白質時,會以三個鹼基為一組讀取,這三個字母組合稱為密碼子。

這裡又出現一個關鍵數字:四種鹼基以三個一組排列,總共產生64種可能組合。

基因密碼系統包含這64個密碼子,每個密碼子指定20種胺基酸之一,或作為「起始」與「終止」信號。這套系統在地球上所有生命中通用。

驚人的對應關係

這種對應令人印象深刻。古老的《易經》有64個卦象,普世的基因密碼有64個密碼子。

這個數字上的巧合在1970年代由馬丁·舍恩伯格等學者廣泛討論,著有《易經與基因密碼》一書。關於這種連結的理論,遠不止數字上的相符。

例如,四種DNA鹼基可依化學結構分組:胞嘧啶與胸腺嘧啶屬於較小的嘧啶類,腺嘌呤與鳥嘌呤屬於較大的嘌呤類,形成自然的二元分類。

部分研究者甚至製作複雜表格,將DNA結構中的二元對立映射到三爻卦的陰陽線,試圖尋找卦象與密碼子之間的直接對應。

結構上的比較

雖然尚未有完美且廣泛接受的對應方案,但結構相似性明顯。兩套系統皆以少數基本元素(2條爻線對4種鹼基)組合成64個獨特單元,分別描述哲學與生物學的世界。

特徵 易經系統 基因密碼系統
核心元素 2(陰爻、陽爻) 4(A、C、G、T鹼基)
組合結構 每卦6條爻線 每密碼子3個鹼基
總單元數 2⁶ = 64個卦象 4³ = 64個密碼子
功能 描述變化狀態 編碼胺基酸
性質 形而上/哲學 生化/資訊

這兩套獨立且根本的64單元系統,一源自古老智慧,一源自現代生物學,讓我們不禁提出一個深刻的問題。

激烈的辯論

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相似之處?它們是現實中隱藏的規律,還是純粹數學上的巧合?這裡必須區分觀察到的現象與我們的結論。

巧合論點

懷疑論者提出多項合理解釋。

首先是數學的必然性。64這個數字並非神秘,而是簡單計算(2⁶或4³)的自然結果。二進位系統是最有效率的資訊編碼方式,因此在不同領域獨立出現並不令人意外,從古代哲學到現代生物學皆是如此。

其次是人類大腦的運作。我們天生喜歡尋找模式與意義,即使在隨機資訊中也不例外。這種傾向可能讓我們將純粹的數字相似誤解為深層連結。

最後是功能差異。《易經》是哲學與自我反思的系統,基因密碼則是製造蛋白質的生化指令。兩者目的截然不同,將它們等同,懷疑論者認為是錯誤的。

規律論點

哲學家則提供更具啟發性且同樣引人入勝的觀點。

其中一個論點來自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有意義的巧合」概念,指兩個看似無關的事件,因背後更深層的現實層面而產生連結。從此角度看,64單元結構可能是宇宙的基本模式,出現在人類思維、古老智慧與生命基礎中。

另一個論點認為數學是現實的語言。我們在自然界中處處可見數學模式,從海螺到雪花。若宇宙建立於數學原理,為何二元結構不能是其中最基本的模式之一,由古代智者的洞察與現代科學的顯微鏡共同發現?

最後,古代知識的可能性也值得思考。古人透過深刻思考與觀察自然中無盡的對立,如晝夜、寒熱、生死,或許已觸及存在二元本質的真理,並以哲學語言表達,而科學如今正用分子生物學與電腦科學的工具加以證實。

連結古今的密碼

我們從古中國的實線與斷線出發,經由萊布尼茲的二進位邏輯,走到編寫生命藍圖的64個基因密碼子。

這些相似性清晰可見。《易經》是一套二元系統,其64個卦象數量與DNA中的64個密碼子完全相同。

這究竟是宇宙深層的規律,還是驚人的數學巧合,仍是未解之謎。答案或許取決於你是懷疑者、哲學家,或介於兩者之間。

然而,這段連結本身展現了人類對意義的追尋,以及支配我們複雜宇宙的優雅且常常出乎意料的簡單結構。它留給我們最後一個思考的問題:還有哪些古老智慧與現代科學之間的連結,正等待著被發現?

0 則留言

發表留言

請注意,留言須先通過審核才能發布。

Rotating background pattern

與您的顧客分享品牌資訊。介紹產品、發布最新消息,或熱情歡迎顧客蒞臨您的店鋪。

Feng Shui Source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