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習坐禪:2025年禪宗冥想完整指南

Master Chen

Master Chen

Master Chen is a Buddhist scholar and meditation teacher who has devoted over 20 years to studying Buddhist philosophy, mindfulness practices, and helping others find inner peace through Buddhist teachings.

Follow me on

這是一份關於坐禪的實用指南,坐禪是禪宗佛教的基礎冥想修行。我們將探討坐禪的真正意義,更重要的是,了解它並非什麼。這是一條任何人都能透過親身體驗而走上的道路。

本文提供完整的步驟方法,從布置修行空間、建立正確姿勢,到數息法與應對紛亂思緒,皆有詳盡說明。您可以利用此資源開始真正的坐禪禪修。

什麼是坐禪?

坐禪字面意思是「端坐冥想」(坐=坐著,禪=冥想),是禪宗佛教的核心修行。

許多初學者誤以為目標是「清空心念」或停止思考,這種誤解從一開始就讓人偏離正道。坐禪的目的不是與心念抗爭,而是以寧靜與明晰來觀察心念。

我們修行是為了親近當下的每一刻,接受它本來的樣貌。坐禪教導我們不斷回歸自身的姿勢、呼吸與當下的體驗。


坐禪準備

尋找修行空間

選擇一處安靜、整潔且無雜亂的地方。您的空間應該反映出您想培養的平靜心境。

每天在同一地點修行,有助於建立規律,讓身心知道是坐禪的時間。

盡量減少干擾,關閉手機、靜音通知,並告知他人您需要這段不被打擾的時間。

穿著建議

穿著寬鬆舒適、不束縛腰部、膝蓋或肩膀的衣物。

舒適是首要考量,開始坐禪不需要特別的服裝。

準備坐禪用具

傳統坐禪使用坐蒲(一種圓形堅固的坐墊)置於座蒲(一塊較大的平墊)上。

坐蒲抬高臀部,使膝蓋能觸地,形成穩固的三點支撐。座蒲則保護膝蓋與腳踝。

若沒有專用坐蒲,可用以下替代品:
* 堅固的枕頭或沙發坐墊。
* 疊放數條折疊毯子至合適高度。
* 專用的禪坐凳(seiza凳)。
* 簡單的平底椅子。


建立正確姿勢

姿勢的重要性

姿勢是坐禪的核心。穩定、挺直且對齊的身體,有助於培養穩定、清醒且平靜的心境。

這種身體結構不僅是外觀,姿勢將覺知紮根於身體。當脊椎對齊時,氣息流暢,帶來放鬆而清醒的狀態,而非昏沉或躁動。

核心要素

  1. 基礎:將坐蒲放在座蒲上,坐在坐蒲的前三分之一處,使臀部微微向前傾,有助脊椎自然挺直。

  2. 雙腿:雙腿以穩固的盤腿姿勢擺放,稍後會介紹具體選項。重點是膝蓋與尾骨形成穩固基礎。

  3. 脊椎:從尾骨到頭頂保持脊椎挺直。想像每節椎骨一一堆疊,脊椎應挺直但不僵硬緊繃。

  4. 雙手:結成宇宙印(Cosmic Mudra),或稱hokkai-jōin。右手掌向上置於大腿上,左手掌向上疊放於右手上,雙拇指輕輕相觸形成橢圓形,雙手輕放於下腹部,約肚臍下方數寸處。

  5. 肩膀、頭部與視線:放鬆肩膀自然下垂,微微收下巴,彷彿拉直後頸。視線柔和且不聚焦,注視前方約60至90公分的地面。坐禪時眼睛保持半開,這種傳統方式有助維持與環境的連結,避免昏睡或陷入白日夢。

姿勢選擇

選擇能讓您脊椎挺直且不感不適的姿勢。穩定性比柔軟度更重要。

姿勢 說明 適合對象
全蓮花坐(Kekkafuza) 雙腳各放置於對側大腿上。 高度柔軟且有經驗的修行者。最穩固的基礎。
半蓮花坐(Hankafuza) 一腳放置於對側大腿,另一腳則收於下方。 穩定與易行的平衡,常見的目標姿勢。
緬甸式 雙腳皆著地,一腳置於另一腳前方。 適合大多數初學者的穩定選擇,對腳踝無壓力。
正座(坐凳或坐蒲) 膝蓋跪地,臀部坐於坐墊或凳子上。 適合髖關節不靈活或膝蓋有問題者。
椅子坐姿 坐於椅子邊緣,雙腳平放,脊椎挺直。 對身體有限制者最容易採用的方式。

坐禪的錨點:禪息

坐禪的節奏

安定姿勢後,將注意力轉向呼吸。坐禪中,我們專注於腹部的深長自然呼吸。

將覺知集中於丹田,約在肚臍下方五至七公分處。

感受吸氣時腹部輕輕膨脹,呼氣時腹部自然回落。不要強迫呼吸,保持自然安靜,胸部與肩膀應保持靜止。

數息法

數息法稱為數息觀,是一種簡單卻強大的心念錨定方法。

  1. 安坐後,做一至兩次深長且徹底的吐氣。
  2. 讓呼吸自然且安靜地流動。
  3. 下一次吐氣時,心中默數「一」。
  4. 自然吸氣,不計數。下一次吐氣時,默數「二」。
  5. 依此類推,每次吐氣默數至「十」。
  6. 吐氣數到「十」後,下一次吐氣重新從「一」開始循環。

數錯時該怎麼辦

您會數錯。可能數到「十五」,或忘記自己數到哪個數字。您會發現心思已經飄到晚餐計畫上。

這不是失敗,反而是修行中最重要的時刻。

當您察覺心念飄走的瞬間,就是覺察的時刻。指導原則很簡單:輕柔地、無評判與自責地,將注意力帶回呼吸,從「一」重新開始。這種回歸的行為正是坐禪的核心訓練。


與心念共處

「空心」迷思

坐禪的核心目標不是強迫停止思考。大腦的工作就是思考,正如心臟的工作是跳動。試圖壓抑思緒只會增加緊張與心靈噪音。

我們學習實踐只管打坐(shikantaza),這是一種警覺且開放的覺知狀態,允許一切如實存在。我們學會觀察而不被思緒糾纏。

天空中的雲朵

一個有用的比喻是將覺知視為廣闊的天空,思緒、情感與感受如同穿越的雲朵。

您是天空,而非雲朵。坐禪時,我們只是觀察這些雲朵的出現、飄過與消散,不抓住也不排斥,不評價它們是「好」或「壞」,它們只是天氣現象。

應對干擾

當您發現心念飄走時,請用以下三步驟回到錨點:

  1. 察覺:默默注意到一個念頭、情緒或身體感受吸引了您的注意力。
  2. 標記(可選):若有幫助,給它一個簡單的單字標籤,如「思考」、「計畫」、「聲音」或「感覺」,以拉開與經驗的距離。
  3. 回歸:輕柔地將注意力引回主要錨點——姿勢的感覺與吐氣時的默數呼吸。

過程可能像這樣:「…三…四…我在想現在幾點了…思考…回到呼吸…一…二…」這就是坐禪的修行。


坐禪疑難排解

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法

問題: 我的腿或腳麻木了!
解決:這是大多數初學者常遇到的情況,因神經受壓所致。試著稍微調整體重以減輕壓力。若麻木感強烈或疼痛,請慢慢改變姿勢。從半蓮花坐換成緬甸式並非失敗,而是聰明的修行方式。

問題: 我感到昏昏欲睡,常打瞌睡。
解決:昏睡是常見問題。首先檢查姿勢,是否駝背?挺直脊椎並微收下巴。其次,確保眼睛微開,視線向下而非緊閉。昏睡通常表示心念下沉,良好姿勢有助保持清醒。

問題: 我背部或膝蓋劇痛。
解決:要分辨不適(可調整)與劇痛(需停止)。切勿硬撐劇烈刺痛或關節痛,這會傷害身體。疼痛是調整的訊號。可加高坐墊、在膝蓋下方墊支撐物,或改坐凳子或椅子。目標是穩定清醒,而非耐力競賽。

問題: 我感到極度躁動、無聊或挫折。
解決:這是心念抗拒寧靜的表現。這些感受只是天空中的雲朵。像對待其他念頭一樣對待它們。察覺感受:「啊,無聊來了。」不要自我評判。然後堅定地將注意力帶回錨點。這是修行的重要部分。


從坐墊到生活

坐禪無時無刻

您在坐墊上培養的覺知,不應只停留於此。坐禪的真正目的,是將這份平靜且不帶評判的覺察帶入生活的每一刻。

禪堂如同實驗室,日常生活則是您應用所學的場域。

尋找「坐禪時刻」

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練習這份覺知,將平凡的活動轉化為冥想時刻。

  • 洗碗時:不要讓心思飄散,專注於手中動作。感受溫水觸感、海綿的質地、碗盤的重量與流水聲。
  • 排隊時:不要拿起手機,利用這段時間練習。感受雙腳踏實地面,注意姿勢。察覺任何不耐煩的情緒,無需評判,就像在坐墊上一樣。
  • 聆聽他人時:全心投入聆聽,不要急著思考下一句話。接受對方的話語,就像接受呼吸的感覺一樣。

您的禪修之旅開始了

坐禪是一種簡單卻深刻的回歸練習,教導您一次又一次回到此刻的真實。

請對自己保持耐心與慈悲。坐禪禪修的旅程不是一場競賽,而是逐步展開的過程,一刻一刻地進行。現在,就從一口氣開始。

Rotating background pattern

與您的顧客分享品牌資訊。介紹產品、發布最新消息,或熱情歡迎顧客蒞臨您的店鋪。

Feng Shui Source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