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禪?
禪是越南語中對「Zen」的稱呼,代表一種獨特且堅韌的上座大乘佛教傳統,深受越南文化與歷史的影響。
禪的核心融合了多個重要元素,結合了印度的禪修方法、中國的禪宗教義,以及越南自身的精神傳統,形成獨樹一格的風貌。
這個傳統由兩位不同时代的重要人物代表。13世紀,陳仁宗皇帝創立了國家禪宗學派,而當代的釋一行大師則將這些教義推廣至全球。
本文將深入探討禪的豐富歷史,介紹獨特的越南竹林禪派,並展示釋一行大師的全球教導如何與這古老傳統相連結。
菩提樹的根源
印度與中國的基礎
佛教約於公元2世紀傳入越南,透過印度的海上貿易路線,將早期佛教思想帶入,早於正式禪宗學派的建立。
越南禪宗的真正起點始於中國的教導。首個重要學派由印度僧人毘尼多羅從中國於公元580年來到越南,融合了禪宗方法與對當地信仰的尊重。
兩百多年後,公元820年,中國僧人無言通抵達,創立了第二個重要的禪宗學派。他的傳承以嚴格的禪法和強調頓悟聞名,為發展中的傳統注入更多紀律。
早期的融合與調適
這些中國禪宗學派並非簡單取代先前存在的信仰,而是開始與既有的佛教文化及越南民間信仰長期融合。
早期的越南禪師在此調適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他們不僅是接受外來思想,更積極創造出與越南人生命經驗與苦難相連結的獨特佛教身份。
這種早期融合為真正的越南禪宗奠定基礎,這不僅是中國禪宗的複製品,而是從越南土地上生長出的新枝。
禪宗興起的時間軸
- 約公元2世紀:佛教透過印度海路首次傳入越南。
- 公元580年:僧人毘尼多羅自中國來越南,創立首個正式禪宗學派。
- 公元820年:僧人無言通創立第二個重要禪宗學派,推行更嚴格的禪法。
- 13世紀:陳仁宗皇帝退位出家,創立竹林禪派,統一越南佛教。
竹林禪派
成為僧人的皇帝
越南禪宗歷史中最重要的發展,是竹林禪派及其創始人陳仁宗皇帝的故事。
13世紀,陳仁宗在成功抵禦兩次蒙古入侵後,做出驚人決定:放棄皇位,隱居山林,出家為僧。
他的動機既有精神層面,也有政治考量。陳仁宗希望創建一個統一的佛教傳統,以強化新獨立越南的民族精神。
竹林禪的核心教義
竹林禪派具有獨特的越南特色,使其與其他禪宗傳統有所區別。
-
行動佛教:主要原則是精神修行不應與日常生活分離。陳仁宗教導人們可以在履行家庭與社會責任的同時,努力追求覺悟。
-
傳統融合:竹林禪整合當時越南三大精神修行法門,結合禪(Thiền)、淨土(Tịnh Độ)及密宗(Mật Tông),創造人人皆可修行的道路。
-
心即佛:竹林禪核心教導是我們的心即是覺悟的源頭,強調直接覺察佛性,而非僅依賴儀式、經典或權威。
-
和諧統一:重要目標是融合先前存在的不同禪宗學派,竹林禪派統一這些傳統,建立超越宗派分歧的國家修行體系。
禪的實踐
寂靜與虔誠
越南禪宗獨特之處在於融合看似矛盾的修行法門,這種結合正是禪的生命力所在。
最明顯的例子是淨土念佛。在越南禪修中心,人們常同時進行靜坐禪修與念誦阿彌陀佛名號(A Di Đà Phật)。
這並不違背禪宗強調自力更生的精神,念佛被視為一種強大的專注修行,有助於安定紛亂的心念,培養正念。
比較一瞥
為了理解越南禪的獨特性,將其與日本及中國禪宗做比較有助於理解。雖然同根同源,但發展方向迥異。
特色 | 越南禪(竹林禪) | 日本禪(如臨濟宗/曹洞宗) | 中國禪宗 |
---|---|---|---|
核心重點 | 融合、行動佛教、民族認同 | 嚴格形式、公案(臨濟)、只管打坐(曹洞) | 原始源頭、多元學派 |
融合程度 | 高度融合淨土與民間信仰 | 通常與其他宗派分明 | 多變,但通常較越南分明 |
在家參與 | 歷史上極高,由國王領導 | 僧侶傳統強烈,僧俗角色分明 | 僧侶傳統強烈 |
代表人物 | 陳仁宗、釋一行 | 道元、榮西、白隱 | 菩提達摩、慧能 |
此表顯示禪宗如何發展出獨特風格,強調社會參與,融合多元方法,使從國王到平民皆能親近。
釋一行大師:現代之聲
從臨濟到梅村
將越南禪宗推向世界的人物是釋一行大師,學生們尊稱他為「Thầy」(老師)。
大師受戒於臨濟禪宗,這是越南中國禪宗傳承中的現代分支,他的修行深植於這古老傳統。
越戰期間,目睹周遭苦難,他倡導以正念為基礎的行動之道,創造了「行動佛教」一詞,為七百年前陳仁宗倡導的理念賦予現代名稱。
大師教導如何體現禪
釋一行大師的著名教導是越南禪宗原則的現代詮釋,使古老道路對當代全球聽眾更為親近。
他強調日常生活中的正念(Chánh niệm)—呼吸、行走、洗碗—完美展現竹林禪「在日常中尋求自由」的理想。互依(Tiếp Hiện)概念則是他對大乘佛教空性與相互連結教義的淺顯解釋。
此外,他創建的梅村社群體現竹林禪統一精神家庭的願景,證明修行因社群支持而更為堅固。
實踐體驗
禪的精髓,透過釋一行大師的教導,可由簡單的修行體驗。無需特殊器具,只需你的當下與呼吸。
步驟一:找到舒適的姿勢。可坐椅子、坐墊,甚至站立。保持脊椎挺直但不僵硬。
步驟二:輕輕閉眼,或柔和地望向前方地面幾尺處。全神貫注於呼吸進出身體的感覺。
步驟三:默念以下簡短詩句,與呼吸節奏同步:
「吸氣時,我知道我在吸氣。」
「呼氣時,我知道我在呼氣。」
步驟四:幾次呼吸後,可簡化為:
「吸。」
「呼。」
步驟五:加入溫柔的品質:
「吸氣時,我讓身體平靜。」
「呼氣時,我微笑。」
此修行是直接進入禪的精神,簡單卻深刻,隨時隨地皆可進行,將每一刻轉化為和平與覺察的機會。
永續流淌的溪流
越南禪宗的歷程展現出驚人的調適力與韌性。它始於中國教義,植根於越南土地,成長為獨特的存在。
竹林禪派提供了一條既深具禪修精神又積極參與現實生活的道路,平衡寂靜與行動、深思與虔誠。
釋一行大師是這條長久不斷傳承的脈絡中的一環。透過他,越南禪宗這股寧靜、堅韌且深具人文精神的傳統,從古越南流傳至全世界。
這是一條至今仍在流淌的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