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的宣稱
稱任何一本書為「聖經」都是一項重大宣言。這不僅代表重要性,對許多西方世界的人來說,理查‧威廉(Richard Wilhelm)翻譯、凱瑞‧F‧貝恩斯(Cary F. Baynes)譯成英文的《易經》,正是這樣一本書。這部古老的中國經典數千年來指引著皇帝、思想家與普通百姓。我們將探討為何這個版本對許多人如此重要。
學者與聖賢
理查‧威廉(1873-1930)並非一般的翻譯者。他在中國生活超過二十年,深度融入當地文化。他最重要的師承是聖賢老耐軒(Lao Nai-hsuan)。這位受人尊敬的老師選擇威廉為弟子,並與他分享《易經》的活智慧。威廉不僅想翻譯文字,更希望以西方人能理解的方式,傳達《易經》深邃的精神與實用智慧。
解構這部經典
威廉/貝恩斯版本不只是翻譯,它是一套完整的古老占卜系統。其獨特之處在於結構、深度與語言表達。
活生生的傳統
威廉的著作不僅包含64卦的主文,還巧妙融入了被稱為「十翼」的重要注釋。這些哲學層面編織於每一卦的解說中,避免讀者將《易經》視為單純的占卜工具,而呈現出一套完整的智慧體系。
理解的架構
本書結構既親切又深刻。對每一卦,威廉以清晰的三部分系統呈現內容:
-
彖辭:卦的主要訊息,直接表達整體情勢的意涵。
-
象辭:針對組成卦的兩個三畫卦象提供思考,指引在此情境下應持的正確態度。
-
爻辭:占卜中最細緻的部分,針對六爻逐一給予具體建議,尤其是「變爻」的解釋。
這三部分結構讓古老經文易於運用,卻不失其深度。
詩意且深邃的語言
凱瑞‧F‧貝恩斯將威廉的德文原文譯成英文,表現出色。她保留學術嚴謹,同時使文字優美易讀。語言詩意而不模糊,深刻卻不艱澀。其他版本往往過於枯燥或過於簡化,而威廉/貝恩斯譯本恰到好處地取得平衡。
榮獲榮格的肯定
若非卡爾‧榮格(Carl Jung)的一篇序言,威廉《易經》或許難以在西方廣為人知。
榮格序言的重要性
榮格是20世紀思想巨擘,他的支持分量十足。序言不僅是友善的介紹,更是針對懷疑的西方讀者,強而有力地論證《易經》在心理學上的有效性。榮格架起橋樑,幫助現代人心靈與這古老占卜系統連結。
共時性:「奇蹟」的解釋
榮格最大貢獻在於以「共時性」概念解釋《易經》。他定義共時性為有意義的巧合,非純粹偶然。榮格認為,所得到的卦象反映了占卜當下的時空品質。這為人們提供一種非迷信的理解方式,使科學思維者也能使用《易經》,而無需相信魔法。
潛意識的鏡像
榮格同時將《易經》視為心理洞察工具。他認為64卦非預言,而是人類經驗的普遍模式。當人們帶著誠摯問題占卜時,所得卦象反映其當下的潛意識。這使《易經》從占卜工具轉變為自我探索的利器。
實用的入門指南
《易經》是用來實際運用的。以下是首次占卜的步驟:
心態與準備
找一處安靜、不受打擾的空間。清晰思考你的問題。《易經》最適合用於誠懇詢問當前情況及正確行動方針。你需要一本威廉/貝恩斯版本的《易經》及三枚相同的硬幣。
三枚硬幣法
- 指定數值:心中設定反面為2,正面為3。
- 擲硬幣:雙手握住三枚硬幣,專注於問題,然後擲出。
- 計算總和:將數值相加,總和為6、7、8或9。
- 記錄爻線:根據總和畫出相應的爻線。
- 組成卦象:從下往上記錄第一爻,重複五次,完成六爻卦象。
解讀占卜結果
完成卦象後,先閱讀彖辭與象辭。若有變爻,請閱讀該爻辭。變爻會轉化為相反爻,形成第二個卦象,也需閱讀其彖辭。占卜以象徵語言表達,細細品味文字與圖像,答案可能需要時間才能完全領悟。
連結兩個世界的橋樑
理查‧威廉《易經》不僅是一本書。它的重要性來自多重因素的結合:譯者對中國傳統的深刻理解、書籍巧妙的結構,以及榮格的關鍵背書。它被視為「聖經」,因為人們在迷惘或困難時刻會求助於它。他們不尋求固定答案,而是智慧與指引。威廉/貝恩斯《易經》持久的魅力,在於它能將現代探索者與古老智慧,以及內心最深處連結起來。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