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醫師的平衡療法:運用易經針灸,瞬間舒緩身心

Xion Feng

Xion Feng

Xion is a Feng Shui master from China who has studied Feng Shui, Bagua, and I Ching (the Book of Changes) since childhood. He is passionate about sharing practical Feng Shui knowledge to help people make rapid changes.

Follow me on

想像一種方法,能在數秒內消除疼痛。針刺從不直接進入疼痛部位,卻能帶來驚人的效果。

這不只是個想法。譚德富醫師的平衡針法讓這成為可能。

此系統以邏輯方式詮釋針灸,汲取《易經》(又稱《周易》)的古老智慧。

核心理念簡單明瞭:透過調節遠離病灶的經絡穴位來平衡能量通道,這些穴位通常位於身體的對側。

本文將介紹易經針灸平衡針法,探討其原理、運作方式,以及它如何改變全球許多針灸師與患者的治療經驗。

平衡針法的創始人

要理解此法,必須認識譚德富醫師。他擁有工程學與中醫雙重背景。

這獨特視角促使他尋求更具邏輯性與療效的針灸方法,擺脫傳統經驗主義,打造可重複驗證的科學體系。

譚醫師畢生研讀《內經》和《易經》等古典中醫典籍,將複雜理論簡化成可教學且臨床驗證的系統。

他的著作如《譚醫師十二奇穴策略》持續傳承其教學,為穩定療效提供明確架構。

哲學核心

平衡針法的基礎是《易經》。理解此法,需將《易經》視為宇宙法則的地圖,而非僅是占卜工具。

它闡述宇宙中平衡、和諧與變化的運作原理,適用於從星辰到人體的萬物。

易經:超越占卜

陰陽是《易經》的核心,這對相反卻互補的力量構成萬物根基。

由陰陽衍生出八卦,代表自然與能量的基本模式,構成六十四卦及譚醫師方法中人體能量系統的基石。

八卦人體圖

譚醫師巧妙將八卦映射於人體,建立一套邏輯連結各部位的系統。

此圖示說明如何從完全不同但相互關聯的部位治療問題,成為遠端穴位治療的理論基礎。

鏡像與映像

八卦圖透過鏡像與映像運作,遵循「上象下象」的理念。

鏡像是主要治療策略,治療健康部位以反映受傷部位。右側問題治療左側,下肢問題則可能治療上肢。

這些連結易於理解:右肘對應左膝,左肩對應右髖,身體自我映照,我們利用此原理恢復平衡。

映像則更進一步,將較小部位視為全身縮影。例如手部代表全身,能透過刺激手部特定穴位緩解頭痛。

掌握這些關係有助針灸師精準選穴。下表列出部分用於平衡經絡的基本關係。

治療經絡(如手臂) 平衡經絡(如腿部) 關係類型
肺經(太陰) 脾經(太陰) 同名經絡
心包經(厥陰) 肝經(厥陰) 同名經絡
大腸經(陽明) 胃經(陽明) 表裡配對
三焦經(少陽) 膽經(少陽) 同名經絡
小腸經(太陽) 膀胱經(太陽) 表裡配對

此方法確保選穴遵循深層且有邏輯的架構。

五大系統

《易經》與八卦提供理論基礎,平衡針法的五大系統則指導實務選穴。這五種方法幫助針灸師找到適合治療各種問題的經絡。

對針灸師而言,這如同操作手冊;對患者而言,則是治療有條不紊的證明。

各系統解析

這些系統層層遞進,複雜且強大,能針對不同病症量身打造治療方案。

系統一:經絡鏡像(解剖對稱)
此系統最為直接,基於解剖學鏡像,反應迅速且效果顯著。

  • 手臂治療腿部:肩對髖,肘對膝,腕對踝。
  • 左側治療右側:對側治療對肌肉與關節疼痛特別有效。
  • 手臂亦可治療對側手臂,腿部亦同。

系統二:表裡關係(表裡)
此系統利用陰陽經絡的經典配對。每條陰經都有對應陽經,例如肺經(陰)與大腸經(陽)配對。肺經有問題時,治療其配對經絡可助改善。

系統三:子午流注對應
經絡遵循24小時「臟腑時鐘」,每兩小時能量在特定經絡達高峰。系統三治療時,選擇時鐘上正對面的經絡。例如肺經(凌晨3-5點)對應膀胱經(下午3-5點)。

系統四:同名經絡關係
此系統連結中文名稱相同的經絡,連結手與足。肺經為手太陰,脾經為足太陰,兩者形成強力平衡對。

系統五:八卦連結
此系統最為深奧,直接取自《易經》八卦關係。它連結其他系統未明顯關聯但透過身體能量網絡相連的經絡,適用於複雜病症。

這五大系統合力為針灸師提供完整工具,能針對幾乎所有病症制定有效治療計畫。

平衡針法臨床案例

以下為常見臨床案例,展示從診斷到療效的完整過程。

患者狀況

患者右膝外側慢性疼痛,疼痛尖銳,沿髂脛束分布,行走或下樓梯時加劇。

平衡針法診斷

平衡針法針灸師依循明確步驟,展現其邏輯性。

步驟一:辨識病經絡。
疼痛位於腿外側,屬膽經路徑,亦即足少陽經。

步驟二:利用五大系統尋找平衡經絡。
針灸師有多種選擇,以下以兩種簡單方法為例。

依系統一(解剖鏡像),右膝鏡像對應右肘,或為加強效果,選擇左肘。

依系統四(同名經絡),膽經(足少陽)平衡經絡為三焦經(手少陽)。

步驟三:確定治療部位。
綜合上述,治療目標為左臂三焦經,特別是鏡像對應膝蓋疼痛的肘部周圍穴位。

治療過程與結果

針灸師不直接刺入疼痛的右膝。

治療動作:改為在患者左前臂三焦經及肘部周圍特定穴位輕刺數針。

「氣到」時刻:此為關鍵步驟。「氣到」意指「氣的到達」。針刺後,針灸師請患者做出引發疼痛的動作:站立、行走及輕彎右膝。

療效展現:患者活動時疼痛明顯減輕,常在當下即感舒緩,疼痛尖銳度降低,膝蓋活動更自如。此即時反饋證明穴位選擇正確。

此案例展現平衡針法核心原則:治療健康側以調理病側,利用身體自身地圖恢復健康。

主要優勢

平衡針法因多項優點,逐漸受到患者與針灸師青睞,以下為其獨特之處:

  1. 高效且立竿見影
    此法以速度著稱,尤其對疼痛,患者常於針刺及活動瞬間即感緩解。即時反饋證實診斷與治療準確。

  2. 遠端穴位安全性高
    針刺遠離受傷、發炎或疼痛部位,治療安全無虞,不會加重病灶。適用於急性損傷、術後復健及敏感症狀。

  3. 系統化且可重複
    平衡針法不依賴針灸師直覺或秘方,遵循邏輯分明的步驟,易於學習與驗證,確保療效穩定。

  4. 患者參與感強
    患者於治療中主動配合移動患部,提供即時反饋,增進對療程的理解與信心。

  5. 多元適用性
    雖以止痛聞名,平衡針法原理同樣適用於消化不良、失眠、焦慮、婦科問題等多種疾病。

尋找合格針灸師

若想嘗試此法,尋找具備資格的針灸師至關重要。療效全賴針灸師對系統的理解與正確運用。

建議尋找專門接受譚德富醫師平衡針法或相關體系(如思源平衡針法)訓練的針灸師。

可向潛在針灸師詢問:

  • 「您是否依照譚德富醫師所教的平衡針法執業?」
  • 「能否說明您如何運用鏡像與平衡原則來處理我的病症?」

優秀針灸師能清楚解釋其治療邏輯。官方資源如思源平衡針法網站,亦可能提供認證針灸師名單。

結語:持久和諧

易經針灸平衡針法不僅是有效穴位的組合,更是一套帶來清晰、邏輯與可預測性的完整療癒系統。

譚德富醫師的卓越之處在於,將古老《易經》的智慧轉化為實用、強大且可教學的臨床工具,適用於現代社會。

平衡針法證明,最佳解決方案源自古今智慧的和諧結合,為健康與平衡開啟一條合乎邏輯且易於實踐的道路。

0 則留言

發表留言

請注意,留言須先通過審核才能發布。

Rotating background pattern

與您的顧客分享品牌資訊。介紹產品、發布最新消息,或熱情歡迎顧客蒞臨您的店鋪。

Feng Shui Source

目錄